找到相关内容143篇,用时2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五十年来的近事-怀师

    ,大家看到为之哗然,才知道怀师正在峨嵋闭关,但也故意加上一个头衔:沙弥通褝。这是有意损王恩洋的,等于说,你王恩洋是个大大有名的唯识居士,却比不上我们峨嵋山上一个小沙弥。沙弥当然还不是大法师,通褝便是怀师在峨嵋山上皈依普明法师普钦法师的法名。  我妈妈对王恩洋的唯识也很尊敬,自从怀师出川以后,妈妈也跟王恩洋研究唯识一段时期,而且也是遵从怀师嘱咐的。在这个阶段,傅真吾知道怀师在峨嵋闭关,特别独自...

    秦明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52955217.html
  • 三自性中的染净因果观

    后记  一、序  本文试以唯识三自性为理入基础,分析抉择佛法染净因果观,以及探讨如何将此做为指导日常修学实践的行为准则。全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:佛必发出离心菩提心及具正知见,而后入佛陀教证二法;佛必解行证因果法则;欲深入了解抉择必从法相唯识契入;法相唯识的根本准则即三自性;三自性中的佛教染净因果观;如何在学佛中指导修行和实践;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结语。  关键字:唯识,三自性,染净,因果。 ...

    圆礼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14355979.html
  • 佛教二谛与科学真理——暨论佛教肯定世间法的相关理论

    ; Two Truths; Madhyamika Yingcheng; Consciousness Only; Scientific Truth   曾有一个唯识的研究生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:“在百法中,自然规律属何法?”这个问题,从准确性来说,并不准确,但蕴涵的问题却非常深刻,值得深入讨论。   “百法”是法相唯识的基础。学人入此门一般先要学习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,由此产生的一个印象就是:百法已...

    林国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3360429.html
  • 唯识思想与佛教修学

    了我一个很大的挑战,不知道大家为什么会对唯识这么感兴趣?不知道大家到底想听什么?如果我去一个寺庙给一些居士讲唯识,或者去一个大学的宗教系讲,我大致可以推测我的听众的倾向,可以断定大家想听什么,但是...不到这一点了,我就按照海报上列出的提纲来讲。我大约讲一个多小时,剩下的时间留给大家。   在现代文化系统中,唯识总是被看得很难很繁琐。在哲学当中,唯识哲学以最复杂最难著称。但我今天的工作并不是要...

    魏德东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05261469.html
  • 弥勒净土法门概要

    受到唯识学者,加以唯识化。很多人以为,上生弥勒净土,必须唯识,修唯识观,习唯识定。由于唯识比较艰深,名相繁琐,如果对唯识学理没有深入的洞澈,便无法作唯识观想,又如何修唯识定呢?故此,将本来很容易求生的弥勒净土,复杂化成极难修持及往生,令多数人闻而却步,焉敢求生?  弥勒净土信仰,兴起于佛灭后三百年至五百年间,而唯识成立为宗,则在佛灭后九百年间,可见在未有唯识宗以前,已有人修弥勒净土法门。中国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4062608.html
  • 启绝学于再生 显悬壶以济世——太虚大师唯识思想探微

    启绝学于再生 显悬壶以济世——太虚大师唯识思想探微  上海佛教协会 金易明  唯识是印度大乘佛教学说十分重要的教理。在上世纪初,随着中国佛教的复兴,杨仁山居士等从日本首先带回的即为唯识著作。中国近代佛学的振兴,是以唯识为其要旨的。唯识不仅是中国近代佛教的学理架构的主要支柱,而且对中国近代哲学思想和社会革命思想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。我们不仅在新儒学等思想体系中,可以再次重温唯识思想与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25762986.html
  • 二十唯识论疏(2)

    ﹖为答斯难犹应显释  。忆昔民国十年,洋初至南京内院,亲事本师,欧阳先生修  唯识,诵习之余,继以思择,晨午饭后,辄兴辩诘。师既  诲我不倦,洋亦疑无不问,穷思深究,弗明弗错。以故数月  所得,胜...言﹕现量证时,不执为外。  后意分别,妄生外想。故现量是有,外境实无。以诸外境,  唯识变故。现量不  112页  缘外境生故﹔亦不分别内外相故。故尔外境唯计所执。唯识  之理决定得成。  导论云﹕如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1864324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教概观

    即印度的瑜伽唯识宗。北魏菩提流支、陈真谛已部分传来中国,玄奘法师嫌其不备,西游求法,瑜伽于戒贤,唯识于胜军,并广大众、上座诸部及般若中观教理,归国翻译经论,千三百册,以所居寺称慈恩宗。门下窥基...趋衰落时期。  但世间事常有物极则反,剥极而复之势。清之末叶,世界大通,科学哲学,渐来中国,佛教徒的思想,亦随之转变。杨仁山老居士提倡刻经布教,以身殉之。先师欧阳先生继之,复兴唯识法相之。同时先后而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1364456.html
  • 弥勒净土法门概要目次

    受到唯识学者,加以唯识化。很多人以为,上生弥勒净土,必须唯识,修唯识观,习唯识定。由于唯识比较艰深,名相繁琐,如果对唯识学理没有深入的洞澈,便无法作唯识观想,又如何修唯识定呢?故此,将本来很容易求生的弥勒净土,复杂化成极难修持及往生,令多数人闻而却步,焉敢求生?  弥勒净土信仰,兴起于佛灭后三百年至五百年间,而唯识成立为宗,则在佛灭后九百年间,可见在未有唯识宗以前,已有人修弥勒净土法门。中国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1866400.html
  • 《起信论》之争后梁启超的佛学思想探微

    等观点是《纲要》的一个特点。  《纲要》的另一特点是,在介绍原始佛教思想时,梁启超甚至也不引用大乘的成熟理论来深人阐释。如该文对业力的讨论,就完全不谈唯识的业力保持理论。本来,业力如何保持,唯识的...防非止恶的力量,小乘说一切有部认为“戒体”是一种无形的色法(物质),称为无表色。大乘唯识则认为,“戒体”指思心所(现行和种子)。因此,如果说,小乘的“戒体”是探讨戒的本质是什么,那么,唯识的“戒体...

    林国良 江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4366429.html